景區煥新:遇見更美好的旅途
隨著人們對品質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景區也面臨著提質升級的重要考驗。記者了解到,近期,文旅部正在實施景區煥新行動,各地文旅部門和景區也紛紛開展行動,不斷豐富景區的產品供給,培育創新業態,提升管理服務,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行體驗。
打造新服務 讓旅途更加舒適便捷
在山東濟寧孔廟大成殿前,帶著兒子來旅游的河北游客韓女士通過手機掃碼解鎖了“AI導游”,虛擬的數字人導游生動逼真,精彩的文化故事講解、有趣的AR(增強現實)特效互動,讓他們興奮不已。“很多年前我來這里時,還沒有這么有趣的體驗,這個產品很適合孩子,科技真是改變了我們的旅游方式!”韓女士感慨。據工作人員介紹,曲阜三孔景區的AI導游系統、智能vlog等項目上線以來都深受游客歡迎,數字科技手段增加了游客的互動參與感。
當前,不少景區通過發展智慧旅游讓管理和服務更加高效便捷。游客可以通過線上系統預約門票、查看路線、導覽景區、云上逛展,也可以通過景區的智能設施沉浸式了解一段文化歷史。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將景區入園便捷化作為旅游惠民的重要舉措,各地景區也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活動,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體驗。如針對“預約難”問題,文旅部要求常年預約空余量較大的景區不實行預約,推動旅游景區旺季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彈性供給,并要求所有景區保留人工窗口。目前,全國超過90%的博物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約7000家A級旅游景區實現首道門票免費。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曾博偉認為,提升景區服務品質,一方面要培養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定期開展培訓,另一方面要保障服務設施的完善和便利。“當前,部分老牌景區的硬件設施已經開始老化,近些年游客量的大幅增長也對景區擴容有了更高需求,景區設施需要及時更新換代。”曾博偉說。
服務完善、設施良好、價格親民的景區,讓游客的旅行體驗更加舒心。一些景區開始擴建停車場,重新修繕道路,增加休息區域的長椅、涼亭,打造更干凈整潔的衛生間、更豐富的休閑娛樂設施。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認為,景區要根據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如中老年游客群體已經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客源,很多景區在適老化改造、無障礙設施建設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優質貼心的服務,能營造更加舒適溫馨的氛圍,確保游客能充分享受旅游的樂趣。
培育新業態 讓景區更加明艷動人
“不登云臺山的茱萸峰,怎么能體會王維詩中的意境呢?”網友“小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在河南云臺山登茱萸峰時的感受,視頻里山脈連綿、云霧彌漫的場景獲得大量網友點贊。
近年來,云臺山持續煥新升級產品,不僅為景區注入更多文化韻味,還打造了“與王維對詩”沉浸式互動活動、“神仙索道”古彩戲法、空中纜車、水上飛艇、高空攀巖等新業態,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數據顯示,2023年云臺山景區共接待游客702萬人次,綜合收入6.5億元;云臺山客群結構也發生了質的轉變,90后、00后占比高達70%。
當前,不少“老牌”景區都在探索創新發展路線——今年夏天,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萬人星空演唱會點亮夜空,在這里,游客們還可以體驗直升機低空觀光、駱駝騎乘、沉浸式VR(虛擬現實)飛行等項目。貴州的黃果樹瀑布景區,近年來也通過璀璨炫酷的燈光秀、光影交織的藝術演出火爆出圈,一批充滿科技元素的文旅新產品、新業態讓景區的夜晚變得明艷動人。
“消費者的出游需求正不斷升級,不少景區的業態老化,以觀光為主的旅游體驗較為單一,已不能滿足游客需求,越來越多游客會被有趣、有文化底蘊、有參與感互動感的旅游活動吸引。”曾博偉告訴記者。
為了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景區紛紛探索培育和引進多元業態,不斷豐富產品供給,并注重與康養、研學、休閑、體育等產業融合,向著更加年輕、時尚、多元的方向發展。
“一些非熱門景區,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資源稟賦,推出適合親子游客、中老年游客等細分市場的產品,探索差異化發展之路。”曾博偉說。
如貴州的猴耳天坑,結合山地旅游資源特色,推出徒步穿越懸崖棧道、速降、超級大秋千、叢林穿越等戶外運動項目,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極限運動愛好者。北京八達嶺長城開啟燈光璀璨的夜游模式,還新增了原創演藝活動,融合音樂劇、舞蹈、雜技、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行進式觀演,讓游客感受“穿越古今”的沉浸式體驗。
江西滕王閣景區推出背誦《滕王閣序》免門票活動,自2021年9月以來已有4萬游客順利通關,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安徽瑯琊山、河南臥龍崗等景區也都針對不同年齡的游客推出背古詩免門票活動,激發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文旅新融合 讓體驗更加豐富獨特
近日,江西廬山開展的“非遺進景區”活動引起了不少游客的關注——《西河戲》的傳承人在白鹿洞書院開展展演,古老獨特的唱腔回蕩在綠水青山間,引得不少游客駐足。“西河戲是江西的傳統戲種,今天正好看到,讓我對廬山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游客李波說。
“景區煥新,不僅需要設施、服務、產品的升級,更需要挖掘特色,為景區增添更多文化內涵,讓游客深入目的地空間,感受當地文化。”在黃璜看來,為避免景區同質化發展,可以打造更具特色的餐飲、服飾、住宿體驗,與當地非遺結合起來,形成沉浸式文化體驗。
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類景區已由2013年的2230個增加到2022年的近4000個。旅游景區充分利用文化資源,豐富了文化的創新展示和當代表達——各地非遺技藝展示、非遺手工產品走進景區,展現當地特色人文風情,當前,約60%的非遺項目以靈活方式進入了各地旅游景區,約80%的A級旅游景區以創新方式引入過各類非遺項目;各類民俗活動、表演項目走進景區,與游客深度互動,帶來更高的參與感。
“當前,一些景區存在為追求短期利益過度建設的情況,這主要是傳統的門票經濟思路導致的。”黃璜認為,為了長遠的發展需要,要以全域旅游、整體打造旅游目的地的視角發展景區,整合景區及周邊村鎮的住宿、餐飲、購物等資源,從而帶動目的地旅游產業鏈發展,充分發揮景區的綜合帶動效應。
目前,不少景區通過減免門票為游客提供實惠,也為自身探索創新發展路徑。2013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平均門票價格為31元,2023年降至22元。近年來,南京夫子廟、湖南鳳凰古城、桂林兩江四湖等60多家5A級旅游景區用減免門票“小賬”贏得旅游惠民“大賬”。浙江南潯古鎮2023年免除首道門票后,全年接待游客較2019年增長689%。特別是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首店經濟”和新業態的迅速興起,對年輕群體的引流作用日益顯現。
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旅游+百業”,景區的升級煥新,不僅帶動了旅游消費,也為當地就業提供了新渠道。廣大民眾通過參與旅游經營活動,把農副產品轉化為流通商品,閑置資產轉化為旅游設施,富余勞動力轉化為創業大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獲得了豐厚收入。據統計,2023年年底全國A級旅游景區實現直接就業160.71萬人,旅游帶動綜合就業超過1000萬人。
傳統文化融合時尚氣息,景區在煥新行動中不斷提升品質,呈現新面貌,煥發新生機。文旅部資源開發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要推動旅游景區作為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展示中國形象的主渠道主陣地,使旅游景區成為展示新時代發展成就、彰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亮麗名片。
精彩推送
- 景區煥新:遇見更美好的旅途
- 鮑魚也要“走南闖北”越冬避暑?揭秘小鮑魚的“候鳥式”養殖
- 三萬跑者齊聚2024南京馬拉松歡樂開跑
- 小村子有大生意!中國最大“秋褲村”謀新篇
- 奔跑中成為彼此的光
- 和采訪“搭子”一起感受西藏冬日之美
- 年產量破千萬!新能源汽車跑出“中國速度”
- 蓮藕產業沖刺百億 洪湖譜寫田園水鄉“致富經”
- 我國首部學前教育法明年實施 將帶來這些新調整、新變化
- 公眾責任險的核心原則
- 以新質生產力筑牢根基,佳禾食品繪就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 小恒數科:洞察AI人工智能技術的新風向
- 舞韻悠長映華章:第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圓滿舉行
- 2024第二屆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15日在榕盛大開幕
- 海外各大知名媒體刊載,世界私密看中國,中國私密看添潤
- 天貓養車:為汽修連鎖店注入智能化新動力
- TIRAIN添潤:登上美國、歐洲、北美等400多家媒體,推動全球私密產業健康發展
- 種草,有口皆碑——2024小紅書汽車行業峰會圓滿落幕
- 小恒數科:AI科技驅動的創新浪潮
- 拉美青年在中國:愛吃中國辣椒醬 想來中國做生意
- 紀錄片《天下第一團》開播 聚焦大同耍孩兒劇
- 提升口岸通關能力,促進貿易便利化
- 近千萬貨車司機網絡平臺找貨源
- 南音繞海峽 閩臺非遺共傳承
- 沈陽:借助“進博會”平臺精準招商 擴大投資“朋友圈”
- 江西彭澤:野生梅花鹿母子親密互動
-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老人如何頤養天年?
- 浙江文旅推介會在紐約舉行
- 車企爭相布局,電動摩托車會是通勤新主力嗎?
- 聯合國官員:冀更多中國供應商參與聯合國采購
- 遼寧省深化與拉美地區經貿往來助遼企“走出去”
- 騰訊股東南非納斯帕斯集團投資印度食品配送平臺獲利
- 民族舞劇《二十四時舞》長沙展演 演繹30余項苗族非遺
- 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 中亞“伙伴”暢談對川合作:期望開通直航拉近距離
- 港澳青少年點贊第十五屆中國航展:非常震撼
- 國際銳評|亞太一路走來,“合”才是主流
- 全球南方青年領軍者圓桌會召開 聚焦“共筑全球南方現代化”
- “關外巨剎”慈云寺,何以見證多民族文化交響?
- 新疆“爆改”沙漠 光伏板整齊鋪起“草方格地毯”
- “沙里掘金” 片片沙地變身產業聚集“聚寶盆”
- 魚肥蝦美蟹滿黃 新疆沙漠“海鮮”上新了
- 天津城市國際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
- 覽色彩之絢 品文化之味
- 用法治更好守護市場公平
- 前三季度規上輕工企業實現利潤超萬億元
- 尺素金聲丨進博會三個數字背后的“和合共生”之道
- 提升口岸通關能力,促進貿易便利化
- 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湖南站活動舉行
- 甘肅、遼寧等地災后恢復重建有序進行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 300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將亮相2024廣東省科普創新展
- “自動擋”新農機為豐收添動力
- 浙江多措并舉 助力民營企業外貿發展
- 海纜+陸纜“接力跑” 我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并網
- 廣西:三產融合“潤澤”鄉村沃土 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
- 道中華丨打卡滇越鐵路 莫忘鋪路修路補路人
- 免費寬帶升級?警惕免費上門安裝的“黑盒子”
- 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 住房交易稅收新政出臺 專家:更好適應居民對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 買房還沒交契稅能享受嗎?賣房也有紅利?專家解讀房地產稅收新政
- “中巴青年故事會”:云端展“看中國”萬千氣象
- 白鷺蹁躚新疆鐵門關市黃水渠濕地
- 國家鐵路局:10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6.0%
- 1月至10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51億元 同比增長10.9%
- 湖北?環大別山多彩旅游路自行車聯賽(羅田站)11月17日發車
- 電子勞動合同儲存期限是多久?一圖看懂
- 陶寺遺址博物館開館 破解中華文明“密碼”
- 新疆尉犁縣:初冬羅布湖星空璀璨
- 新疆過油肉拌面:筋道爽滑 香辣可口
- 廣西梧州:騎樓城修舊如舊 再現往日風華
- 在拉美最古老的唐人街尋味中國
- 創新科研成果落地,金領冠愛倍悠營養劑重磅上市
- 通絡藥物科研成果榮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 “碳”路先行|生態靈山島:建設“負碳海島”守護綠水青山
- 探訪金庸祖籍地:婺源浙源鄉的千年古村慢時光
- 促進農業林業交流 國臺辦介紹近期兩岸交流活動
- 空中客車直升機中國位于橫琴的新總部開業
- 秦腔現代劇《生命的綠洲》在蘭州上演:述說毛烏素沙漠生態奇跡
- 情牽兩岸滇臺同行 臺灣網絡新媒體人“尋寶”云南
- 天舟八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 將于近日擇機發射
- 《最憶船政》:多維體驗劇演繹百年傳奇
- “萬千氣象看福建·唱響海上牧歌”網絡主題活動在福州啟動
- 小恒數科:AI科技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
- 打通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 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新模式創新發展
- 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商融合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
- 做好民生一件事 | 跨界創新“+養老” 守護幸福“夕陽紅”
- 如何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專家學者這樣說
- 一線調研丨枯木也能長新芽?為胡楊林“解渴”他們有妙招
-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黑龍江:破解讓“冷資源”持續“發熱”的行動密碼
- 抓改革需要有歷史眼光
- 從田間到“指尖” 鄉村快遞的提速有了新秘訣
- 長三角外貿優勢持續鞏固 高端制造與民營經濟齊發力
- 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加速落地
- 百年京張 見證鐵路發展國力飛躍
-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新網
- 成一事莫留多憾
- “人從眾”模式開啟!中國航展開幕首日兵器館人氣爆棚
- CBA俱樂部杯賽青島賽區開賽 北京北汽收獲開門紅
- 新疆鐵路客發量首次突破4500萬人次
- 并網發電!西藏阿里地區“多功能充電寶”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