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蘋果樹,種出延安致富新“錢”途
萬萬沒想到,記者們剛下大巴,就被蘋果林間的主播趙生生“硬控”了三十秒。
“我們陜北土質好,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蘋果口感好,個頭大,顏色紅,水分足,老鐵們,家人們,趕緊下單!”
作為去年才繼承家業的“果二代”,趙生生正嘗試利用新媒體,來打下一片“新江山”。他一邊滿臉笑容地講起自己的生意經,一邊拿起蘋果,舉刀一切一劃,汁水迸濺,甜美果香撲面而來。
蘋果甜,南溝村老百姓的日子更甜。
村民趙生生向記者們展示汁水豐盈、清甜味美的南溝村蘋果。劉越 攝
蘋果樹下的鄉村振興“變形記”
10月22日,在大巴車沿著搖曳的林海轉了好幾圈后,“弘揚延安精神 奮進偉大時代”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媒體采訪團終于抵達了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樹繁花,瓜果飄香。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成片的蘋果林。一列列整齊的果樹被菜畦隔開,紅果掩映在綠葉中,煞是可愛。
“蘋果果型長的好吃,圓的差一點,記得要選表皮條紋多的,這種蘋果甜。”蘋果樹下,高大姐給記者講起挑蘋果的小妙招。高大姐是外村人,閑時來南溝村打打零工,侍弄侍弄果樹,賺點小錢。
“這里的蘋果好賣嘞!可多游客來這轉,都是摘完直接裝箱,一箱一箱買。前兩年來了一個西安的果商,看著果園好,嘗著口感好,最后包了幾百萬塊錢的果子。”
果園工人向記者講解挑選蘋果的秘訣。劉越 攝
將蘋果樹稱為南溝村的“搖錢樹”,毫不夸張。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駐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忠介紹,如今南溝村的蘋果種植面積高達3160畝,能達到人均3畝、戶均10畝的種植規模。“蘋果收入占我們全村成員總收入的52%,總產值達到了1500多萬,純收入約為1080萬。”
要知道,南溝村過去是一個典型的拐溝村,總土地面積24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小組,345戶1009人。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后,南溝村按照生態優先、農旅融合、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領、企業帶動、合作經營、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深入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自2015年起依托村集體經濟修繕了水利等設施后,南溝村開始大力發展蘋果等經濟作物;2018年,南溝村成功脫貧摘帽;2023年,全村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長到21500元,村集體經濟由0收入增長到63萬元;今年年初,為使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南溝村又引進新品種,改造果園200余畝。
沉甸甸的蘋果壓彎了枝。劉越 攝
截至目前,南溝村先后被授予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范基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幸福指數也不斷增強。
南溝村的蝶變,充分印證了那句老話:要想富,先栽樹。小小紅蘋果,讓南溝村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道路。
直播帶貨 “鏈”動蘋果產業新未來
而新道路上,往往不乏新的身影。
自從延安蘋果跟著神舟十二號、天舟五號等飛船上太空后,“太空蘋果”名頭便傳遍了大江南北。許多果農都吃到了紅利,果園“老把式”趙永東就是其中一員。
趙永東種蘋果十余年,從一開始的五六萬元,到后來的七八萬元、十幾萬元,收入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去年,他種植的蘋果畝產量達到四千斤,收入14萬,刨去成本,利潤能達到十萬。而趙永東的兒子趙生生,則是南溝村為數不多返鄉種植蘋果的后生。
由于家中果園無人管理,再加上父親年歲漸長,去年五月,趙生生從城里返鄉,成為一名新鮮出爐的果農,也成了村里第一位通過直播帶貨蘋果的短視頻博主。
趙生生和父親趙永東(左三)。劉越 攝
有趣的是,最初趙永東并不贊同兒子的“網紅路線”,認為他是在胡搞瞎鬧。“一開始我是反對的。我心想,成天玩手機怎么能賺到錢呢?那時候我還笑話他,讓他別弄了。”
后來隨著成交額的逐步攀升,趙永東這才意識到,互聯網還真是個好平臺。過去論堆賣,現在論箱賣、論個賣,電商新模式,開拓了南溝村蘋果產業的新空間。如今,趙生生以“趙哥愛生活”的賬號活躍于某短視頻平臺上,每天直播2-3小時,分享果農生活,創作鄉村段子,以內容抓取流量,再反哺銷售,目前已累積了3.6萬粉絲。
談及自己的主播事業,趙生生這樣說:“互聯網是好平臺,在家既照顧了孩子,又照顧了老人,還能掙到錢。我經常對自己說,要把事業干好,起到一個帶頭作用,也能帶動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回來共同發展,共同把農業給搞起來,這樣才能共同走向致富道路。”
蘋果園間,媒體團成員嘗試采摘蘋果。劉越 攝
果樹認養 開啟鄉村致富新“錢”途
在致富道路上,村民有干勁,村委會也屢出新招。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南溝村創新經營模式,利用新媒體開展直播帶貨,全面推行蘋果櫻桃認養,建設村級光伏電站,引進企業發展夜經濟,讓南溝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實現了連年增收。
其中,“我在南溝有棵樹”認養活動廣受歡迎。果園中,隨處可見憨態可掬的“身份牌”。果園分為認養區和自由采摘區,以蘋果樹500元/棵、櫻桃樹798元/棵的價格進行認養,村集體分別提取30元、58元的推廣費,年增收12.2萬元。
蘋果樹的“認養證明”。劉越 攝
張忠舉例,一棵櫻桃樹的采摘權是25 斤保底, 如果不夠,工作人員會到自由采摘區予以補齊;一棵蘋果樹的保底量則是三箱24顆裝的蘋果。“外地游客可以發快遞。延安市周邊的游客可以帶著老人、孩子體驗采摘樂趣。”
此外,南溝村計劃未來幾年陸續平穩大規模種植新品種果樹,并采取防雹網、殺蟲燈等現代化技術防治自然災害、病蟲害。當前,村里還在嘗試構建新型生態農業模式,旨在融合養殖與種植,形成良性循環。
“具體來說,村民養牛、養羊,同時發展果園。羊被放養在果園里,糞便有助于果園的土壤循環,果樹因此得到滋養,產出的蘋果品質上乘,而蘋果的銷售收入又鼓了村民的腰包。”張忠介紹,該模式的核心是“以旅帶農,以農帶畜,以畜養果,以果養人”,最終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重收益。
南溝村里廣袤的蘋果園。劉越 攝
以小蘋果走出大富路,是延安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多年深耕,延安蘋果種植面積達332.8萬畝,年產蘋果464.4萬噸。全市220多萬人口中,將近一半人從事蘋果產業相關工作,80萬農民從中獲益,蘋果產業收入占農民經營凈收入的61%。蘋果產業已成為延安全市覆蓋面最廣、持續效益最好、對農民增收貢獻最大的特色產業。
如今,延安蘋果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30多個城市,出口歐洲、東南亞、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一組組亮眼的數字,是延安蘋果產業發展的概況,也蘊含著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密碼。
漫步黃土地,每一顆紅蘋果都訴說著動人故事。它們不僅是自然的甜蜜饋贈,更是飽含初心的奮斗果,是廣連市場的致富果,是大有前途的振興果,映照出黨和人民在農業現代化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小小蘋果連接起千家萬戶,共繪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圖景。(完)
精彩推送
- 小小蘋果樹,種出延安致富新“錢”途
- 郵儲銀行踐行信用惠民 引領線下消費新風尚
- 波司登攜手“水哥”王昱珩探秘溯源品質行,彰顯國牌領先力量
- “良藥”不“苦口”:年輕人愛上新中式養生
- 首屆福建中青年美術書法作品雙年展在福州舉行
- 福建尤溪:古村曬秋美,文旅融合興
- 多地頻現“地王” 房企對未來市場信心提升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全國秋收近八成 主產區嘗試了這些“第一次”→
- 江西共青城:“第一個養螃蟹的人”帶來水產“致富經”
- 甜了生活、富了百姓、活了產業 做好“土特產”文章 鄉村振興在路上
- 霜降節氣生態文旅品牌名錄發布 探尋秋日三大絕美勝地
- 壯劇《牽云崖》在廣西南寧展演 洞察人性真善美
- 全國大部以升溫為主 西南地區降水頻繁
- 安華雙十一煥新盛宴!衛浴好物省錢攻略在此!
- 化解老舊房源出租難題,自如COO梁占華:以模式、產品、創新為業主帶來長期價值
- 筑牢理性消費防線,“卡游啟智,理性護航”青少年健康消費倡議在京發布
- 品味六地農珍 霜降節氣全國名優特產品名錄發布
- 景德鎮“最好校長”承諾學生的釣魚大賽安排上了
- 淡水河谷將連續第七年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新疆:艾比湖畔候鳥歸
- 孩子成績差需要看“學習困難”門診嗎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宣傳調研啟動儀式在秦皇島舉行
- 央行:10月30日發行2025版熊貓貴金屬紀念幣一套14枚
- 創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家門口的消費更便利
- 廣西恭城:霜降好“柿”節 在“月柿之鄉”邂逅豐收季的甜蜜
- 這個秋天,用中國傳統色解鎖大地色卡
- 張掖七彩丹霞美景持續吸引八方游客
- 拉薩南山公園人氣旺 市民游客紛至沓來
- 航拍大紅山地勢交錯 形成獨特丹霞地貌
- 【趣解廿四時】霜降節氣:柿子為何被朱元璋封為“凌霜侯”?
- 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收入:浙江首進“5萬+”
- 機器狗預備上崗 機器人時代要擔心崗位被替代嗎?
- 多國外賓在山東體驗傳統中醫藥魅力 草藥手串備受青睞
-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塔什庫爾干!
- 跟著節氣過日子:氣寒霜凝 霜降節氣看哪里凜冬將至寒意濃
- 云南楚雄發布彝醫藥成果 促進民族醫藥可持續發展
- 探討人的成長與時代變遷 王十月長篇小說《不舍晝夜》首發
- 廣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護鄉村甜蜜事業
- 田間稻谷黃 小麥播種忙 “柚”迎豐收季 希望的田野好“豐”光
- “AI+”賦能高質量就業 大數據、人工智能助力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 三季度廣州市服裝鞋帽類、電信服務投訴量超萬件
- 昔日“城中村”變身江南“新天地”
-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車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 北方多地適時提前啟動供暖工作 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 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丨瓜州榆林窟:萬佛峽里的璀璨藝術
- 航拍西江“黃金水道”廣西梧州段航運忙
- “黨的政策好,我們的幸福長”
- 青海集中開工9個交通重點項目 總投資320億元
- 安徽肥東公安助力失散64年親人實現團圓夢
- 中信資本宣布加碼麥當勞中國
- 安徽黟縣:秋意漸濃美鄉村
- 何以中國 | 給世界來一點新疆棉花科技感震撼
- 近280件希臘文物將在中國展現“美的多元”
- “弘揚嘉庚精神 共圓民族復興之夢”座談會在廈門舉行
- 世界客屬第三十屆情系客家母親河汀江活動在福建長汀舉行
- 2024海峽(閩臺)藝術交流展開幕
- 渝鄂共建世界級旅游名片 推動長江三峽“出峽進海”
- 金融界“奧運會”在北京開幕 首次落地中國內地城市
- 貴州貴定:油茶豐收
- 新疆:塔里木胡楊林迎觀賞季
- 三亞市日本企業孵化中心揭牌成立
- 佛山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啟用
- 第三屆海峽兩岸農業文化交流活動在長沙開幕
- 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將由上海、威海雙城聯辦
- 天津貨運航空開通“鄭州=太原=阿拉木圖”航線
- 第三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部實現督察進駐
- 江西廬山西海打造匹克球賽事IP 擦亮體育旅游“金字招牌”
- 中興U30 Air系列5G隨身WiFi推出三款新品 帶來全場景無憂上網體驗
- 一加攜手高通舉辦一加 13 性能解讀特別活動,首發多項獨家性能黑科技
- “觸摸歷史 閱見世界”殘健融合活動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舉行
- 扎根大地矢志一流 南京農業大學啟用濱江校區慶華誕
- 2024年世界泳聯游泳世界杯(上海站):中國香港選手何詩蓓奪得女子100米自由泳冠軍
- 2024中國(嵊州)小吃文化節舉行 促小吃產業發展
- 《北京三山五園古舊地圖集》閱讀分享會舉辦
- 教育公益30載 中國平安攜手青基會走進湖南桂東縣開展"平安支教"公益活動
- 中新健康|來自雪山之巔的表白
- 舞劇《海的一半》在京首演 再現嘉庚興學救國夢
- 遼寧大連:身高不足1.2米 不認輸的“00后”大學生逆襲保研
- 中歐國際鄉村音樂會安徽屯溪舉行
- 科技創新為金磚合作添“成色”
- 在海南東坡主題圖書館“看見”蘇東坡
- 南京農業大學師生唱響“草坪音樂會”迎校慶
- 新潮演繹劉三姐“圈粉”時下年輕人
- 探訪中國首個“零碳港口”濰坊港
- 【路見西藏 中央媒體“兩路”行】四川小伙來西藏14年!“我們已經像親人朋友一樣”
- 長江流域青銅文明如何互動交流?考古學界專家學者聚焦研討
- 今年以來佛山陶瓷產品出口總量超千萬噸
- 深山小村奔富路:一群人一條心辦一件事
- 景德鎮“器成天下走” 全球客商瓷博會“找茬”
- 香港民安隊辦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 提醒市民注意山嶺活動安全
- 促養老服務業發展 福建寧德赴廣西考察“取經”
- 萬名跑友齊聚重慶兩江新區暢跑搖滾半程馬拉松
- 徐嘉余摘得游泳世界杯50米仰泳銅牌
- “城市自然守護者”在滬熱議如何守住“城市里的自然”
- 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廣東探討地方豬資源保護
- 點“沙”成“金” 新疆持續挖掘沙漠旅游發展潛力
- “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 陜西迎“斷崖式”降溫 發布霜凍藍色預警
- 第十三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啟幕
- 第34屆大連馬拉松賽鳴槍起跑 中國選手包攬男女組全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