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馬拉松賽道成為“雞娃”場所
近日,馬拉松賽道上“未成年人蹭跑”現象備受關注。
據多家媒體報道,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一場馬拉松賽事,一位父親體力不支棄賽,將自己的參賽號碼布貼在10歲的女兒身上,讓其獨自完成全馬(全馬距離為42.195千米——記者注)。小女孩獨自奔跑的片段在社交媒體上一度“催淚”,被視為“溫馨”“正能量”代表。
賽后,賽事組委會表示,女孩在未獲得參賽資格的情況下違規參賽,系“蹭跑”,相關部門對女孩父親作出了取消比賽成績、禁賽3年的處罰。女孩的父親向媒體回應稱,女兒從7歲開始正式接受長跑類訓練,帶她跑全馬是想鍛煉孩子的意志和耐力,為她的10歲生日留個紀念,“但蹭跑行為是不對的,我們向廣大網友道歉,也接受處罰”。
這并非今年首次出現未成年人違規挑戰全馬的情況。3月的鄭開馬拉松,一位原本報名歡樂跑的自媒體博主帶著9歲的兒子站上全馬賽道,經網友舉報后被禁賽兩年;4月保定馬拉松,一名10歲的孩子蹭跑完成全馬;8月,遼寧沈陽一位父親帶著6歲兒子跑全馬,被工作人員攔下后父親情緒失控,倒地大哭……
“這些家長本身就不是合格的跑者,他們對馬拉松比賽的風險嚴重缺乏認知。”資深馬拉松跑者李華民認為,“馬拉松不是一個體育鍛煉的項目,不論對孩子還是大人,它都是一項極限挑戰。即便孩子經過長期跑步訓練,也不代表其進行的是馬拉松訓練,跑步和馬拉松不是一個概念。”
過去5年,“帶領孩子跑起來”就是李華民的生活主調,他在北京經營一個400人左右的跑團,主要面向6-12歲孩子,“孩子們都是長期訓練,但從未被要求跑過8公里以上的距離,尤其10歲上下的小朋友,慢跑四五公里已經是極限了”。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近年來,跑步日益成為受歡迎的親子運動,不少在學生時代留有“長跑陰影”的家長在孩子帶動下跑起來,但也有部分家長盲目“上頭”,不顧健康和科學,把跑步距離和速度視作衡量孩子“努力”“天賦”的指標。
李華民擔心,如果有個別嘗試被互聯網流量裹挾,這種違規的不科學行為就容易被包裝成正能量,引發更多“跟風”效仿。他強調,無論是家長還是賽事組織方,不僅要讓孩子們喜歡跑,更要科學跑、放心跑。“賽道雞娃”背后看不見的風險
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辦賽指南》明確規定,馬拉松及以上距離參賽者須在比賽當年滿20周歲,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項目參賽者須在比賽當年滿16周歲。
“規定背后有科學的考量。”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博士方華表示,馬拉松本質上是挑戰極限的項目,對心肺功能有極高要求,并不適合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經過體檢篩查的成年人依然有猝死的意外發生,何況孩子的心肺還處在快速發育階段,過早參與馬拉松這樣的專項耐力項目,更容易產生健康風險。”此外,跑馬拉松對骨骼系統的壓力也很大,對于骨骼發育尚未完善的孩子來說,過量奔跑可能會積累一些損傷,影響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甚至可能影響到身高發育”。
因此,方華建議,十五六歲以前的孩子不宜參與馬拉松等專項耐力訓練,“他們應該在身體發育成熟后再考慮增加運動負荷”,即便有天賦的孩子想往專業跑者方向發展,“這個年齡開始專業系統訓練也不晚”。
“賽道雞娃”除了給孩子帶來健康風險外,無視規則的蹭跑行為得以發生,也應給各大馬拉松賽事組委會敲響警鐘。
“這一事件中,不僅存在小女孩違反全馬參賽者年齡標準規定的情況,還有蹭跑轉讓號碼牌的行為。”北京市法學會體育法學與奧林匹克法律事務研究會秘書長董雙全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蹭跑行為不僅違反了馬拉松比賽規則,違反了《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管理辦法》以及《中國田徑協會路跑賽事辦賽指南》等文件的要求,如果存在組委會明知其參賽未及時勸阻,還陪跑的情況,若小參賽者發生意外并遭受損害或給參賽的第三方造成損害的,“賽事組織者和這位父親都會面臨法律風險,很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
董雙全強調,體育賽事規則是保障公平競賽的基石,任何違規行為不僅是對其他選手努力與付出的不尊重,甚至更可能給賽事運營和公共安全帶來潛在風險,“據報道,這次婺源馬拉松參賽人數約1.5萬,參賽者如造成一定后果,比如擾亂了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那么還有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法律風險”。
因此,蹭跑尤其是未成年人蹭跑絕不能被效仿。“針對賽事組織者,其應嚴格履行安全保障義務。嚴格執行賽事報名審查程序,進行賽事風險告知。在賽事舉辦中增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一經發現違規蹭跑者,應立即罰下賽道,合理為參賽人員提供引導、急救等服務。”在董雙全看來,體育管理部門、賽事主辦者、公安機關等各方均應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引導參賽者根據自身身體條件,理性參加馬拉松賽事,遵守賽事規則秩序。
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應對未成年子女的安全負責,選擇和其相適應的體育比賽活動,“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事情,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參加適齡的少年兒童馬拉松比賽,揠苗助長并不可取。”董雙全說。不能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避免過早專項化是當前青少年體育發展中需要重視的問題。”方華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運動需求,例如,3-6歲的孩子應掌握基本動作技能,如跑、跳等位移技能和拍球、踢球等操作技能,而6-10歲則是發現孩子天賦和能力的關鍵階段,“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嘗試不同運動,讓其找到最喜愛的項目,并保持熱情,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運動道路上走得更遠”。
方華強調,從小接受正規的基礎運動能力訓練,如爬、走、跑、跳、投等,能夠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減少運動傷病,延長運動壽命。因此,她建議家長在田徑、體操等基礎大項上,再為孩子選擇一項與操作有關的體育項目,鼓勵孩子在10歲前多接觸不同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這有助于鍛煉孩子全身協調能力并提高專注力”,或者游泳以及冰雪運動,不僅有助于孩子全面發展體能和技能,還能提高他們的平衡感和肌肉發力感受。
同為家長,方華能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增強了對孩子體質健康的重視,但隱約呈現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趨勢,“以前都在抓孩子的成績,現在體育也‘卷’起了風潮”,在她看來,親子活動的目的應當是陪伴、交流、創造共同回憶,不應被錦標主義所驅動,“如果從孩子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家長能督促孩子做到每天在戶外運動一個小時,已經非常好了”。
“跑步是適合青少年的運動,關鍵在于度的問題。”在田徑國際級裁判、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閆俊濤看來,“未成年人蹭跑”釋放出的不完全是負面信號,一方面,要提醒賽事組織者嚴格辦賽流程,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年輕群體對路跑賽事的需求,從而開辟更多樣化的賽事空間,“是不是可以看到新的機會?”
閆俊濤表示,“青少年蹭跑”現象最值得警惕的是評論中不少將其視為“正能量”的評價,“這說明我們缺乏科學、健康的跑步文化和體育觀”,在他看來,近年來,中國路跑賽事的迅速發展有助于讓新一代年輕人擺脫跑步運動“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但前提是要通過家庭、學校甚至賽事體系的正向引導,“要先從適合身心健康的距離開始,從趣味開始,絕不能一蹴而就”。讓青少年跑起來這件事,賽事應該主動“卷”。
“賽事是體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李華民表示,他從不提倡家長帶孩子參加長距離的路跑賽事,但鼓勵大家去參加短距離親子項目,“但這些賽事在檢錄、領獎等環節仍缺乏專門針對小朋友的服務與保障”,他建議,要吸引孩子真正愛上適合他們的賽道,賽事組織方首先應當設置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參賽的距離,其次,應當在號碼牌、裝備領取、趣味互動等環節進行優化,“比如,獎牌、毛巾等賽事周邊能不能更符合孩子的審美?拍照、放松等區域能不能有一些動漫角色的加入?”
在李華民看來,讓孩子投入體育運動像是為未來人生進行技能和“三觀”的儲備,例如,如何為實現一個目標去有條不紊地準備、統籌時間?如何在感到疲倦和枯燥時重拾動力?如何在規則內贏、體面地輸?“在這些獲得的素質中,尊重規則是前提和底線,帶孩子蹭跑這件事,從站上起跑線的一刻,這位父親就已經作出錯誤的示范了。”
圖片
精彩推送
- 湖南瀏陽:“煙花+AI”上演“火焰魔法”
- 別讓馬拉松賽道成為“雞娃”場所
- 宛如海上銀河!黃茅??绾Mǖ廊€亮燈
- 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南寧開幕
- 成都視障女孩的溫暖出行路
- “技”驚四座:濮陽雜技產業是如何“鏈”成的?
- 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 游客:“爾濱,太懂我們了”
- 財務公司筑牢非銀金融服務根基 服務實體精準滴灌
- 重點測試低溫續航與充電 新能源汽車高寒測試有多嚴苛?
- 接入綠電實現大規模減碳 一個5A級景區的低碳探索
- 幾十元可隨意定制!低價珠寶鑒定書如何以假充真
- “不銹鋼盲道”折射城市規劃盲點
- 車市價格戰常態化,前11月近200款車降價促銷
- “谷子”消費日漸火爆 拼團“吃谷”還需謹慎
- 24小時不打烊的飲品店,深夜坐著年輕人
- 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不容忽視!預防比事后懲處更重要
- “姑娘請嫁短陂橋村!”邵陽一村在市中心打“征婚廣告”
- “一次性浴帽”也能當保鮮罩用?
- 做不完作業就別做了!蘇州一區實行“作業熔斷”引熱議
- 海南瓊中:堅決守住自貿港不搞“黃賭毒”這條底線
- 華龍洞人——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 西藏安多舉行展銷會 迷你“天線帽”精彩亮相-中新網視頻
- 長江鎮江段:優化監測體系 “微笑天使”數量逐年增多
- 【多彩澳門人】澳門青年北大畢業闖蕩灣區逐夢健康藍海
- 探秘云南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
- 跨四國汽車拉力賽在云南西雙版納熱力收官
- 短道速滑世巡賽北京站男子5000米接力 中國隊奪得金牌
- 2024瀾湄傳統醫藥學術交流會在云南騰沖舉辦
-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學術會議在沈閉幕
- 品鷓鴣茶、賞黎苗文化……澳大利亞大學生尋“味”海南
- 恒小花:下一個人工智能技術的先驅
- 法國里昂燈光節巨型“燈光行者”成都巡游表演
- 福建高校舉辦“鄉土文化”集市 展傳統與時尚相融的家鄉文化
- 大學生脫口秀邀請賽在重慶精彩上演 選手展幽默搞笑天賦
- 智能科技成康養產業“新風口”,機器人能替代護理員嗎
- “南寧渠道 機遇無限”2024年境外媒體看南寧活動啟動
- 介休后土廟為何被譽為“中國琉璃藝術建筑博物館”?
- 航拍冬日寧夏銀川閱海國家濕地公園
- “銀杏音樂會”上海最美城市舞臺呈現海派浪漫
- 寧夏銀川:民眾樂享冰雪運動
- 上海:街頭銀杏進入最佳觀賞期
- “V300/V400半導體功率器件真空回流焊接設備”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成功召開
- 汕尾“一桌菜”亮相深圳食博會 拓展大灣區市場
- 澳大利亞華裔青年“攬”瓊島:當“割膠工” 做非遺手工
- “喜迎殘特奧·愛心滿花城”活動在廣州舉行
- 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走進”臺灣佛光山
- 昌九高鐵昌北機場站站臺層主體結構完工
- 第四屆福建省街頭文化藝術頒獎儀式暨展演活動福州舉行
- 古代“硬核”技藝亮相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 “寧德大黃魚”北京推介周開幕:唱響“海洋牧歌” 打響“國魚品牌”
- 浙江景寧:探尋畬鄉的民族共富路
- 將類型元素融入嚴肅文學 張悅然新作《天鵝旅館》研討會舉辦
- 短道速滑世巡賽北京站 中國隊收獲男子5000米接力金牌
- 成都“青年養老院”:假“躺平”真療愈 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可能
- 2024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開幕 共展映20部中國和東盟國家優秀電影
- 李木子:在大洋彼岸用茶香成就夢想
- 大熊貓“安可”組合香港見公眾 “圈粉”無數海內外游客
- 江山如畫|“巴鐵”走巴蜀 四川好風光
- 江山如畫|75秒看紅色江山
- 詩作里的王安石:如何以筆墨訴人生理想?
- 鄱陽湖畔的“觀鳥導游”
- 當傳統中醫遇上新技術:數智化診療更高效
- 1.3萬名跑友福建寧德競逐馬拉松 用腳步丈量山海之城
- 外國留學生在中國膏方博物館體驗中醫膏方文化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1000種主題展在京開幕
- 賦能冬日京郊旅游 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探尋“娛游京城”
- 小新體驗中醫之妙:摸骨斷病 推拿去痛
- 福建省華僑美食文化交流活動沙縣專場啟幕
- 李子柒現身四川冬季旅游推廣活動 邀請大家來四川“過年”
- 小恒數科:掌握人工智能的關鍵策略
- “金領冠和TA的朋友們”全網刷屏,首創業內多元綜藝主題直播新玩法
- 創領母嬰行業共贏未來 伊利集團嬰幼兒營養品事業部2025年客戶大會召開
- 2024金旗獎榜單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隆重揭曉
- 人保車險-車險保障哪些?
- 調研顯示:居民消費觀念“人間清醒”,低線城市享樂型消費突出
- 在綠水青山間 尋找銀發經濟“密碼”
- 請查收這份中國人的“春節實踐指南”
- 新疆兵團基層醫務工作者李琳:37年扎根深山守護牧民健康
- 張壁古堡何以被稱為“堪稱標本的設防村落”?
- 甲魚、燒雞、龍蝦……哈爾濱街頭現超“硬核”糖葫蘆
-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洛陽鄉村
- 重慶遭遇大霧天氣 城市建筑若隱若現
- 山西晉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描繪新時代“太行山居圖”
- 廣西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 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
- 廈金大橋迎來“大國重器”165米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
- 廣西南寧武警官兵打響捕殲“戰斗”
- 您的孩子平時玩吹泡膠、奶油膠嗎?這些安全風險要知道
- 專訪“天工”團隊:當人工智能有了身體后,它能干些啥?
- 提升青少年營養健康素養,勁仔食品博鰲支招
- 來云南過節 一起玩逛個舊梨花節
- 昆明篆新農貿市場逛吃記
- 巴斯文化國際交流大會在福州舉辦 巴斯公益聯盟啟動
- 寧夏突破灘羊繁育關鍵技術瓶頸 雙羔灘羊產羔率達到160%以上
- 述評:運動員退役,人生“新起點”如何開啟?
- 廣東已有超1萬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
- 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浙江為何提出三個“最”?
- 優衣庫稱不使用新疆棉花,新疆棉花協會發聲
- 安徽小山村獲“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授牌
- 江西南康:蜜柚產業升級成就“致富果”
- 談乒壇新面孔 孫穎莎稱國乒也有很多新秀